又是一年植樹節(jié)。“雙碳”目標提出后,森林
碳匯備受關注。今年1月,《江蘇省林業(yè)行業(yè)碳達峰
碳中和實施方案(2021—2060年)》正式印發(fā)。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林木覆蓋率達到24.1%,森林和濕地
碳匯能力有較大提升,林業(yè)碳匯能力得到鞏固并穩(wěn)中有增。作為平原為主的省份,江蘇應如何增加林業(yè)碳匯資源?
江蘇林木覆蓋率持續(xù)上升,從1982年的6.32%提高到2023年的24.09%,這也意味著植樹造林空間越來越小。近年來,我省充分挖掘鹽堿地、廢棄地、海堤沿岸、河道路網等未利用區(qū)域造林復綠。
在東臺市新川農場的一片鹽堿地上,皂莢、落羽杉、楝樹、烏桕和榔榆交錯排列,移栽兩年多后,這些樹的枝干如小臂一般粗,高度均超過3米。“這片地鹽堿含量高,從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二十不等,直接栽樹很難成活,需要先通過疏通水系排鹽、增施有機肥來降鹽改土。”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沿海防護林試驗站站長隋德宗說,2019年,東臺市與省林科院合作,持續(xù)開展耐鹽林木種質資源收集、良種選育、鹽堿土改良和沿海防護林營建技術研究和推廣工作,計劃用10年時間在1000畝鹽堿地上營建一片高標準沿海防護林。
“這片落羽杉苗是2019年種的,初期栽植較密,間距不到1米,這樣能更快郁閉,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防止返鹽,密布的根系可以使板結的土壤變得疏松,落葉混到土壤里可以增加有機質?,F在這些苗木要間株才能長得更壯,可以移栽到附近其他鹽堿地上造林。”隋德宗說,團隊持續(xù)開展烏桕、楝樹等沿海鄉(xiāng)土樹種的遺傳育種工作,目前已收集保存耐鹽鄉(xiāng)土林木種質資源2200份,并選育出耐鹽楝樹、烏桕和榔榆等林木良種及新品種19個。
“今年我省計劃完成造林綠化20萬畝、森林撫育30萬畝,新建、改造提升綠美村莊310個。”省林業(yè)局造林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將以沿海、沿京杭大運河、沿江、沿淮等“兩縱兩橫”生態(tài)廊道為骨架,依法依規(guī)擴大森林資源和綠化面積,多渠道增加林業(yè)碳匯,并推進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優(yōu)化、質量提升,增強森林固碳能力和濕地碳匯潛能。
鹽城林場2022年11月入選國家森林碳匯
試點,是我省唯一入選的國有林場。“林場森林覆蓋率超過90%,新造林面積有限。”鹽城林場場長徐志標說,林場總面積3萬畝,其中生態(tài)公益林約2.6萬畝,2015年遭受特大臺風襲擊,85%成品林倒伏,經過3年時間完成災后重建。在一片2017年新造的人工落羽杉林里,記者看到拖拉機正在往外運輸修剪下來的樹枝。“為保證林木保存率,栽植密度高,株距只有1.5米,經過幾年生長,樹林郁閉度升高,樹木相互遮蔭,生長空間受限。去年開始林下清理、間伐、修枝、除草。”徐志標說,2023年林場利用激光雷達設計疏伐撫育作業(yè),完成540畝的水杉、落羽杉、紫薇和櫻花等樹木的撫育和精準提升等工作。同時林場還布設監(jiān)測樣地,用于碳匯監(jiān)測和森林撫育前后效果對比。
“激光雷達遙感可以掃描出樹的三維結構,快速提取樹高、冠幅、枝下高等森林經營需要的參數,助力撫育更精準。”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華東調查規(guī)劃院碳匯計量監(jiān)測處陸亞剛介紹,采集數據也可用于碳匯計量監(jiān)測,去年10月,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公布首批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
方法學,其中造林碳匯
方法學中明確激光雷達等方法作為碳匯計量監(jiān)測的技術手段。
在泗洪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退圩還湖后圍埂被破除,蘆葦自由生長。該保護區(qū)管理處副主任張明說,去年保護區(qū)實施楊毛嘴嚴重退化濕地生態(tài)修復面積1500余畝,還聯合中國科學院等單位在洪澤湖濕地率先開展內陸淡水濕地碳匯研究。
去年,宿遷成為省級林業(yè)碳匯試點市。宿遷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宿遷市朱海碳匯造林規(guī)劃設計》《宿遷市黃河故道生態(tài)廊道森林碳匯價值評估》等項目設計方案已通過
專家論證,沭陽縣營造25畝碳中和林,用于中和2019國際生態(tài)環(huán)境新技術大會462噸二氧化碳當量,去年11月經專業(yè)監(jiān)測,預計到2031年可以中和相應
碳排放。
鏈 接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关注碳学会微信公众号
免费学习碳交易
业内大咖答疑解惑
安装易碳家APP
碳K线、工具、资讯
专业人士的必备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