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全國人大代表王毅在會議期間發(fā)言,他建議應完善我國氣候投融資制度。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王毅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氣候投融資是全球氣候治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中國達峰時間表已經確定,要實現我國在2030年或之前碳排放達峰目標的國際承諾以及國內綠色低碳轉型的順利實施,需要有足夠的資金保障。而我國尚未建立健全氣候變化投融資體制,要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目標,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和政策。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王毅指出,我國氣候投融資體系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一是氣候資金缺口較大,融資渠道狹窄,融資來源不確定。根據對我國氣候資金來源現狀和未來資金需求的分析,要實現2030年左右碳排放達峰的國際承諾,氣候資金缺口較大,每年約為3.1-3.6萬億元。從國內公共財政資金來看,除了CDM 項目的國家收入和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外,我國的公共財政沒有直接與氣候變化相關的資金收入,導致用于氣候變化領域的財政資金難以獲得可持續(xù)增長。二是缺乏對氣候投融資范疇的明確界定,相關的監(jiān)測報告核查體系尚未建立。目前國家氣候變化的目標和指標沒有反映到金融體系里,同時氣候資金尚未單獨核算,除來自國際碳市場的補償資金可核證與監(jiān)測外,其他氣候資金均未被單獨列出,尤其是對國外私人部門資金的進入沒有準確測算,難以估量其對經濟安全的影響。三是氣候投融資管理體制機制不夠完善,專職管理和協調機構尚未組建。四是現行金融體系考慮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不完備,傳統金融市場的資金潛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金融機構提供氣候融資服務的動力不足。
為完善我國氣候投融資制度,王毅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一、推動金融政策和體系的低碳化和綠色化。研究確定氣候投融資的定義和標準,明確氣候投融資是綠色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氣候投融資的獨立統計體系,制訂嚴格統一的報告方式和核證的規(guī)范要求。將氣候因素融入到金融政策制定、制度安排、機構設置、考核指標、產品研發(fā)、風險防控、信息披露的全過程。加強氣候投融資相關職能部門間的協同配合,推動形成利于氣候投融資工作的政策環(huán)境。鼓勵金融機構設立專門的氣候投融資職能部門,給信貸、保險、證券、債券等傳統金融產品賦予更多的氣候屬性。建立上市公司碳強度信息披露體制,探索上市公司碳資產負債表制度,將氣候投融資與既有金融產品市場建立直接聯系。引導資金從高排放行業(yè)逐步退出,更多地投向氣候友好型企業(yè)和綠色低碳產業(yè),引導企業(yè)主動進行綠色轉型。
二、強化組織協調,建立氣候投融資專業(yè)指導委員會。由國家發(fā)改委、財政部、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商務部等官方機構發(fā)起,各大商業(yè)銀行、證券、基金、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深度參與,氣候投融資領域主要研究機構提供重要技術支撐,成立氣候投融資專業(yè)指導委員會。深入開展氣候投融資相關研究,負責重要標準、規(guī)范和指引性文件的研究起草,推動氣候投融資產品與服務創(chuàng)新。做好聯系政策制定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yè)的橋梁紐帶,提供各部門開展實質性交流的平臺,特別是提高金融機構參與氣候投融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氣候投融資政策的有效落實。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三、充分利用多種投融資工具拓寬氣候融資渠道。對目前各類來自國際和國內公共財政的氣候資金以及激勵政策進行梳理和整合,研究結合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需要和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發(fā)展綠色金融,構建以現有的節(jié)能減排專項科目為基礎擴大到生態(tài)文明建設科目,該科目包涵氣候變化屬性,以此來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擴大對低碳產業(yè)的投資,提高公共資金和政策資源的使用效率。鼓勵金融機構研發(fā)氣候投融資相關產品,用再貸款、貼息、擔保等方式推動碳資產信貸。研究設置高質量發(fā)展的氣候變化考核的指標,探索發(fā)行氣候債券,明確氣候債券的適用范圍和支持重點,鼓勵地方政府通過財政補貼、擔保貼息、基金注資等多種方式支持氣候債券發(fā)行,在國際國內樹立中國政府氣候治理的標桿。在高排放領域建立強制碳泄漏責任保險制度。進一步豐富碳金融產品,利用碳信貸、碳基金、碳債券、碳指標質押、碳中和等方式不斷擴大企業(yè)涉碳投融資渠道。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四、鼓勵地方政府和企業(yè)開展氣候投融資實踐。選取5-10個典型城市或地區(qū),創(chuàng)新性地開展地方氣候投融資試點,切實加強對地方投融資工作的指導力度,引導地方政府不斷創(chuàng)新氣候投融資模式,合理調整氣候投融資結構,積極培育專業(yè)機構和投資者。有效引導民間投資,撬動社會資本,提供高效、便利和多樣化的資金渠道。積極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氣候投融資發(fā)展模式,為全國氣候投融資政策制定提供寶貴的經驗支撐。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五、探索“互聯網+金融+氣候”模式,擴大氣候投融資服務范圍,提升公眾意識。引導和鼓勵互聯網金融企業(yè)圍繞促進低碳消費和碳減排開發(fā)互聯網金融業(yè)務,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精準化的氣候投融資產品,為小微企業(yè)的減碳行為提供資金保障和支持。降低公眾參與氣候投融資成本,吸引個人投資者參與氣候投融資活動,提升公眾應對氣候變化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