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把握地方參與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基本思路
相比主要發(fā)達經濟體,我國政府層面推動建立產品碳足跡體系總體起步較晚,基礎較為薄弱。2023年以來,我國加快了碳足跡
碳標簽體系建設步伐。一些地方雖不同程度地開展了一些基礎工作,但也存在規(guī)劃政策和標準規(guī)范不健全、產品覆蓋面較小和影響力不大、支撐保障體系較為薄弱等問題。筆者建議,地方應把握好定位、尺度,有序參與建立產品碳足跡體系。
處理好國家和地方的關系。堅持全國“一盤棋”和全國統(tǒng)一大市場,政策制定不搞“上下一樣粗”和面面俱到,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適當錯位國家,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找準地方的切入口和著力點,著重從區(qū)域電力碳足跡因子、優(yōu)勢特色產業(yè)上發(fā)力。
處理好國際和國內的關系。準確認識和把握產品碳足跡國際、國內“雙循環(huán)”的共同點和差異,國內突出體系化、全鏈條和良性循環(huán),提升國內消費和貿易產品覆蓋度。同時,積極銜接主要出口地政策規(guī)則,提升企業(yè)主動性和產品碳足跡管理、低碳供應鏈治理能力。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產品碳足跡體系的建立離不開政府搭
平臺、定規(guī)則、明規(guī)矩、防風險,也需要市場主體協(xié)同管理和減排、消費、貿易銜接,要發(fā)揮產業(yè)鏈企業(yè)、專業(yè)技術服務機構、消費者和采購方等的作用,形成多方參與大格局。
處理好前端和后端的關系。建立產品碳足跡體系,既要加強前端低碳供應鏈減排、產品碳足跡數據管理,也需要后端的場景打造和推廣應用,實現良性循環(huán),形成低碳導向的市場環(huán)境、激勵減排的社會氛圍。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