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氣候變化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的不利影響,疊加新冠疫情所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中國將在適應氣候變化以及降低氣候變化引起的災害和風險方面將面臨更為艱巨的任務。
而在全球范圍內來看,在全球200多個國家與地區(qū)暴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于全球政治、經濟與社會格局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由于疫情對經濟活動,尤其是交通活動的影響,我們很可能會看到今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但這僅可能是疫情下一個短期波動,隨著經濟活動的回升,排放增長很可能會出現迅猛反彈。
目前的全球氣候治理極易陷入如下的困境:一方面疫情暴發(fā)、經濟衰退和油價大跌相互疊加,不僅削弱了各國的環(huán)境氣候應對與低碳轉型過程中的政府資金支持力度,影響了公眾對采取更有力措施應對氣候變化等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支持,從而導致全球應對環(huán)境氣候行動放緩,致使已經確定的氣候政策措施被撤回或者弱化;另一方面,氣候系統在百年到千年尺度上對溫室氣體變化的響應取決于溫室氣體的累積排放量。疫情期間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暫時性下降很難對氣候升溫態(tài)勢產生根本性影響,即使全球排放現在回到零或者穩(wěn)定在某個值之后,溫度的響應還要繼續(xù)若干年,溫度不可能立刻下降。
可見,全球氣候危機并沒有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減輕;相反,各種氣候災害性事件的頻發(fā)將我們帶入了多危機并存的復合型風險時代。6月11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fā)布的《糧食展望》報告指出,由于疫情帶來的市場紊亂以及氣候變化下旱災、蝗災影響的持續(xù),全球正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這場超前規(guī)模的糧食危機正逐步逼近發(fā)展中國家的龐大貧困群體,即便在溫飽無虞的發(fā)達國家,食品產業(yè)鏈也面臨斷裂危機。
可以說,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氣候治理正步入一個“新危機時代”,地球的穩(wěn)定性和恢復力正在日益迫近其臨界點。我們不僅要致力于防止難以預料但影響巨大的“黑天鵝”式的大規(guī)模傳染病、氣候災害等的出現,同時需要時刻警惕當前人類社會極有可能面臨的影響同樣巨大的“灰犀牛”式的各種長期性氣候風險。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