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碳市場運行兩年以來,一直備受關注,盡管目前處于建設初期階段,但加快
綠色低碳轉型的作用已經初步顯現。
那么,如何更進一步活躍碳市場?配額分配方法需要如何完善?近期發(fā)布的《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
碳排放雙控的意見》將會對全國碳市場建設產生怎樣的影響?圍繞相關問題,財聯社記者專訪
北京中創(chuàng)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唐人虎。
唐人虎是西安交通大學熱能工程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民進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人口資源環(huán)境委員會委員。唐人虎是中國最早一批投身低碳事業(yè)的開拓者之一,作為氣候變化和低碳領域
專家,他熟悉應對氣候變化、生態(tài)文明、科技創(chuàng)新、低碳發(fā)展、
節(jié)能減排、綠色金融等領域政策研究及技術應用。主持多項“十一五”至“十三五”時期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作為973首席科學家,主持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專項中的“碳關稅,碳市場相關問題研究”項目研究;一直深度參與中國碳市場的頂層設計研發(fā)工作。
財聯社:如何看待過去兩年內全國碳市場的進展和現狀?
唐人虎:全國碳市場經過兩年的運行,使其從
試點走向全國范圍并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huán)。作為國家級戰(zhàn)略,減排措施做得好的企業(yè)在這個過程中非但不用花錢,可能還會有盈余,糾正了“碳市場就是給企業(yè)增加成本”的錯誤觀念。
然而,目前全國碳市場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碳市場必須要堅持幾個原則:長期穩(wěn)定的政策預期、公開透明的數據和公平嚴格的統(tǒng)一執(zhí)法,這些都是市場的基本要素。在這些方面,全國碳市場還屬于摸著石頭過河,仍有提高的空間。
財聯社:在你看來,碳市場還需在哪些方面有待完善?
唐人虎:有幾個方面,比如目前的配額分配屬于事后分配,當企業(yè)已經產生排碳量之后,再分配配額量,這是不妥當的。
因此,碳市場長期穩(wěn)定的政策預期做的還不夠,需要在事前明確告知下一年度可以取得的排放配額量,企業(yè)根據排放配額量,設定買、賣配額策略,或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減排的規(guī)劃。2021年和2022年的排放配額,直到今年3月才做出完整的配額分配方案,這是事后分配。相比較,事前分配是更科學的方法,讓企業(yè)為自己未來發(fā)生的碳排放量尋找解決措施。
此外,還要有公開透明的數據,中國碳市場目前仍以排放強度作為判斷依據,未來需要逐步從強度控制過渡到總量控制。當有了總量之后,參與方才能根據公開透明的數據明確排放量。試點市場至今已經運行了10年,全國碳市場應該更多吸取試點市場的經驗和教訓。
再則就是交易量的問題,第一年是76億元,2022年達到28億元,今年上半年交易量為4億元,交易金額逐漸減少。理論上講,健康的市場交易應該逐步活躍,如果交易量逐漸萎縮,那么這個市場所帶來的價值就會越來越低。
市場要有生命力就必須活躍,如果交易量太低,就不能稱其為市場,如果再萎縮下去,每天都沒有交易量,那就是掛著市場之名的管理機制。
財聯社:對于進一步活躍碳市場,你有哪些建議?
唐人虎:分析碳市場交易數據可以發(fā)現,量價吻合才能體現出
碳配額的真實價值。因此更應該堅持市場的基本底色,要遵循市場的基礎規(guī)律。如果賦予碳市場過多的期待,對市場進行了不恰當的干預,反而是對市場規(guī)律的擾動,因為一個多元多次方程是難以求解的。
市場有著基本的規(guī)律,例如碳市場總量確定、配額分配、MRV、基本的
平臺支撐、
履約保障,這些市場基本規(guī)律如果受到外部擾動,市場的規(guī)則就會發(fā)生變化。
財聯社:業(yè)界一直在呼吁,全國碳市場要逐步引入有償分配機制,完善配額分配方法。對此,你有哪些建議?
唐人虎:首先,引入有償分配機制不能破壞市場的完整性,不能超出配額總量額外預留。建議可以從配額總量中保留一部分,參與方既可以選擇采購
CCER進行履約抵銷,又可以選擇參與配額競拍獲取被保留的部分配額。
拍賣所得資金如何使用,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國際上有各種解決方案,例如美國法律規(guī)定了
拍賣資金應用于減碳低碳的行為。在中國的試點市場,廣東、北京和天津試點都有拍賣的嘗試和資金使用方面的規(guī)定。
因此,與其去做有可能擾亂市場的紓困措施,還不如選擇一些真正有困難的企業(yè),通過拍賣所得資金給予其支持,這樣既不打亂市場本身的規(guī)定,又具有特殊情況下的靈活性。有償分配機制是一個逐步引入和過渡的過程,國際上也是逐步增加有償分配的比例,讓參與方明白碳排放權是有
價格的。
此外,還需要建立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例如碳資產的資產屬性以及
會計和稅務如何處理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資產是要保值增值的,但是碳排放的目標是越來越少,所以必然會帶來很多矛盾。在這個過程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體系,其次需要邊做邊學逐步發(fā)展完善,再者有償分配機制應該隨著市場的發(fā)展逐步引入。
但如果這個市場是以履約為目的,就像排污權市場一樣,沒有什么交易發(fā)生,就不稱其為市場,碳市場在發(fā)展過程中要充分借鑒排污權市場的經驗和教訓。
財聯社:7月11日下午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
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從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對全國碳市場建設會產生哪些影響?
唐人虎:影響非常大,隨著我國“雙碳”戰(zhàn)略穩(wěn)步推進和“1+N”的頂層設計基本完成建立,之前能耗雙控的局限性也逐步顯露出來:首先能耗總量控制不僅包含化石能源消費,也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非化石能源,總量的管控直接影響了可再生能源的開發(fā)利用和可再生能源豐沛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
此外,能源消費總量中也包含了用于原料的能源消費,從合理性和石化、化工等產業(yè)的剛性需求來看,有一定的不合理性。以上兩方面的不足也造成了能耗雙控的要求與我國碳達峰
碳中和的目標并未完全銜接。
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就需要我國逐步把碳排放總量納入考慮。實施碳排放雙控可以有效避免能源總量控制的局限性,在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的同時鼓勵可再生能源發(fā)展,并且給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綠色發(fā)展空間。
財聯社:對于推動轉向碳排雙控,你有什么建議?
唐人虎:實施碳排放雙控的前提是要做好相應的基礎能力建設,其中的關鍵就是完善各級碳排放數據核算上的基礎能力,做到“心中有數”。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在線監(jiān)測無論從技術、成本還是覆蓋范圍都難以作為碳排放統(tǒng)計的主要手段,仍需要通過核算來進行碳排放量的統(tǒng)計。
“十三五”時期我國各級部門碳排放強度的考核采用統(tǒng)計部門提供能源統(tǒng)計、主管部門各自計算的方式來進行。為了支撐碳排放雙控的實施,并與“雙碳”目標匹配,需要我國各級統(tǒng)計部門在現有能源統(tǒng)計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和提升碳排放統(tǒng)計能力,完善基礎數據質量,并逐步納入不容忽視的工業(yè)過程排放,做到碳排放數據的可信與可比。
除了碳排放統(tǒng)計核算基礎外,為了確保碳排放雙控目標的完成,還需要科學、合理的將碳排放目標分配至各級行政區(qū)域以及重點領域和行業(yè),并與地方的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規(guī)劃相銜接,這些均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具備更強的雙碳基礎能力。
在實施碳排放雙控政策階段,需要制定完善碳排放雙控的考核制度,明確考核的主體、范圍、內容、數據來源、核算方法、機制等方面,不僅是國家考核各省級行政單位的依據,也將作為各省對下屬地市進行雙控考核的指導。除了碳排放雙控考核制度外,還需要做好與能耗雙控機制的銜接,并重點做好與節(jié)能目標、可再生能源消納目標、全國以及各試點碳市場總量目標等的協(xié)同,并在地方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規(guī)劃和目標的指引下,探索
碳預算、
碳披露等配套制度,使碳排放雙控目標落到實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