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起,須繳
碳稅的本地企業(yè)可從國際市場購買高質量的
碳信用,以抵消最多5%的可征收
碳排放。獲準的國際
碳信用項目須滿足政府設定的七大原則。
碳信用(Carbon Credit)由保護森林和濕地、建設風力發(fā)電場等項目產生。企業(yè)購買一個碳信用單位,相等于減少或移除一公噸的碳排放。
我國的碳稅征收對象,主要是每年排放至少2萬5000公噸溫室氣體的設施,包括發(fā)電廠和大型制造商等。明年起碳稅將調高,從目前的每公噸溫室氣體5元調高至每公噸25元,到2030年增至50元到80元。
永續(xù)發(fā)展與環(huán)境部長傅海燕星期三(10月4日)在全國能源效率研討會通過視頻致辭時宣布,我國已制定健全的標準,確保碳信用項目質量高。新加坡也與10多個國家簽署了諒解備忘錄,與國際伙伴開發(fā)更多的碳信用來源。此外,我國正在開發(fā)一個全國注冊處,以記錄和追蹤企業(yè)交出的國際碳信用。
永續(xù)部和國家環(huán)境局發(fā)聯合文告說,碳信用項目須符合七大原則,分別是避免重復計算、能帶來額外效益、真實性、經量化和驗證、永久性、無凈傷害,以及無碳泄漏。
這七個原則參考了國際航空碳抵消和減排(Carbon Offsetting and Reduction Scheme for International Aviation,簡稱CORSIA)等國際組織的標準。政府也與70多個項目發(fā)展商和非政府組織等相關利益者進行咨詢。
這些項目所減少或移除的碳排放,也須符合《巴黎協定》第六條規(guī)定的時間范圍。
文告指出,推出國際碳信用框架,以及成立碳信用國際咨詢團,是為了更好地支持我國成為碳服務和交易的中心。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